有機碳肥是農作物的能量肥,促根肥、養分組合肥,所以像應用化肥那樣常態化地施用有機碳肥,必然使農作物增強了對災害的抗御機能,相當于健壯的人不容易受外部環境脅迫而出狀況。這是農作物抗災減災最重要的基礎。例如2016年春節前罕見的寒流來襲,,潮州山區鳳凰山的鳳凰茶一夜之間就“紅了頭”而施用過有機碳菌肥和追施過液態有機碳的茶樹,葉片仍然是綠色的,對比十分明顯。還有一個案例:基肥施用了有機碳肥的玉米,根系特別發達,氣生根多出兩圈,又粗又扎得深,在干旱季節其耐旱能力就特別強,在午間其他玉米地葉子發篶,這塊玉米地卻還正常挺著,所以他的玉米棒就粗大飽滿。多地香蕉種植戶反映,遭水淹的香蕉園有那么一塊香蕉不發黃,準是施過有機碳肥。
圖一:鳳凰山茶樹受寒害對比
由于災害的不確定性,有時防不勝防,所以要以常態化施用有機碳肥作為防災減災的基礎。在基本沒有災害的情況下,施用有機碳肥能使農作物增產30~50%。如果出現較大的災害,其增產率可能就是100%以上。
以下講講洪澇災害出現后的搶救方法。
暴雨后澇災,應及時排出田間積水,并整理田間植株。然后馬上用液態有機碳兌水200倍噴施葉面,在水完全排干后每畝用3公斤液態有機碳加15公斤復合肥混水灌根。2~3天就恢復生機。
2015年福建省詔安縣連下暴雨,李姓農戶的一百畝青花菜由于地勢較低,全部遭災,在雨后,李姓農戶接受綠洲團隊的建議趕緊給青花菜澆施了液態有機碳,每畝使用3公斤的量澆施了兩次,并特意留了一小塊地進行對比,半個月后,菜地出現了顯著的差別(見下圖)。
圖二:青花菜受澇后補救對比
還有一個案例就是:2011年福建省南靖縣夏初當地連降暴雨,幾百畝連片的香蕉地變成一片澤國,蕉園水淹三天三夜。水退后,大面積香蕉萎篶,隨后黃葉枯死,而其中卻存在幾畝“綠洲”,香蕉不萎篶,只出現少量黃葉,幾天后幾畝香蕉又恢復生機。據秋天測產,“綠洲”減產不到15%,而其他面積蕉園都絕收,其實多數蕉農早在水淹后十幾天內看看恢復無望,已經把蕉樹處理掉了。這幾畝“綠洲”的吳姓農民告訴鄉親們:他是用了“綠珍”牌“粒粒珠”做基肥的。
施用“粒粒珠”(有機碳菌肥)的蕉樹,根壯土松,莖粗葉厚,其土壤含氧量豐富,植株營養積累充足,能挺過數日艱難的缺氧和缺光合作用期,待雨過天晴水退,很快能恢復“葉促根——根養葉”的內部循環機制。
這個“內循環”的高效流動,就帶動了根外養分和葉外二氧化碳吸收轉化的營養補充,于是受災的香蕉樹重又恢復生機。
常態施用化肥以及錯把雞糞干當有機肥用的香蕉園,香蕉根衰弱甚至腐爛,在正常水氣條件下還能勉強維系根葉的物質循環,一旦連下暴雨(缺乏光合作用),葉對根的促進線斷了,加上水淹三日本就氣息奄奄的根系就斷了生機,香蕉樹的“內循環”就徹底停轉,外援能量(養分)也就進不去了樹體。這就是大片香蕉樹死亡的原因。
另一個案例是辣椒遭連陰雨。
2015年5月底6月初深圳連日陰雨,深圳坪山一帶農民種植的辣椒普遍發生嚴重黃葉落葉。而龍姓農民得知有機碳肥能補碳,就在陰雨初期利用雨后間隙給自家的辣椒噴施液態有機碳肥,這塊辣椒地一直保持青蔥翠綠,并開始正常掛果。
由于及時給辣椒噴施液態有機碳肥,這種肥料能提供葉面氣孔可直接吸收的有機碳養分,補充了正常光合作用所提供的碳養分,葉片葉綠素有足夠的能量繼續工作,這就即使陰雨天微弱的光線下,葉片還能維持較低水平的光合轉化,保證了根系的生長,維系了“內循環”系統的運轉,所以辣椒沒有出現其他“化學農業耕作”的辣椒在低溫寡照時的黃葉敗落現象。
QQ客服: QQ交談
掃一掃,關注微信